狗狗皮膚又紅又癢?濕疹、黴菌、毛囊蟲還是異位性皮膚炎?專家這樣分析給你聽

狗狗皮膚又紅又癢?濕疹、黴菌、毛囊蟲還是異位性皮膚炎?專家這樣分析給你聽

看到狗狗不停抓癢、舔皮膚,甚至出現紅腫、脫毛,身為毛孩家長一定既心疼又焦慮。狗狗皮膚問題不僅常見,成因也非常多元,光是「紅癢脫毛」這個症狀,就可能來自濕疹、黴菌感染、毛囊蟲,甚至是 異位性皮膚炎

那該怎麼分辨?又有哪些狗狗比較容易得?這篇文章就幫你一次說清楚,並引用專家觀點與國外權威資料,讓你更有方向地照顧毛小孩。

濕疹:短毛狗與年長狗要注意

濕疹是狗狗皮膚發炎的統稱,可能與過敏、氣候潮濕、過度梳毛或皮脂腺異常有關。

症狀包括:皮膚發紅、滲液、皮屑增多、搔癢不止,有時甚至會出現臭味。
容易發生的品種:米克斯、杜賓犬、臘腸、老年犬(因為免疫力與皮脂功能下降)
建議處理方式:保持乾爽是關鍵,避免潮濕環境,多為狗狗吹乾毛髮。嚴重情況需就醫服用抗生素或類固醇。

 

黴菌感染:皮膚掉毛成圓形,多見於潮濕季節

黴菌是一種真菌,當狗狗皮膚受損或免疫力下降時,黴菌容易入侵造成感染。

症狀包括:圓形脫毛、紅腫、脫屑,有時伴隨異味或發熱感。
好發品種:比熊、雪納瑞、拉布拉多(皮脂較多或毛髮蓬鬆者)
建議處理方式:輕微時可使用抗黴菌洗劑洗澡,若感染範圍擴大,需依獸醫處方口服或外用抗黴菌藥物。環境也須同步清潔、消毒,避免反覆感染。

毛囊蟲感染(Demodex):從脫毛到皮膚變厚

毛囊蟲是寄生在毛囊內的小型螨蟲,平時數量很少,但當狗狗免疫力低落時,數量就會大量增生,引發感染。

症狀:局部脫毛、輕微紅腫,嚴重時皮膚變厚、暗沉、油膩甚至有結痂。
高風險品種:拉布拉多、鬥牛犬、巴哥(皮膚摺疊多、先天抵抗力較弱)
處理方式:通常需透過獸醫刮片確診,再進行內服或外用藥物治療。早期控制效果較好,延誤可能變成頑固型皮膚病。

異位性皮膚炎:狗狗的「慢性過敏性皮膚病」

異位性皮膚炎是狗狗常見的慢性過敏性皮膚病,對象通常是年輕或過敏體質的狗。

症狀:常抓耳朵、舔腳、咬尾巴、腋下與腹部紅腫。症狀往往在春夏季加重。
常見品種:黃金獵犬、馬爾濟斯、法國鬥牛犬(過敏傾向明顯的品種)
處理方式:這類疾病難以根治,但可透過飲食調整(低過敏狗糧)、藥物控制(如抗組織胺、類固醇)、免疫療法與環境管理(減少塵蟎與花粉)來長期控制。

 

何時該帶狗狗就醫?

  • 抓癢持續超過一週以上
  • 皮膚出現膿包、異味、結痂
  • 精神不濟、食慾不佳、體重明顯下降
  • 皮膚問題反覆發作、反覆感染

只要有以上任一情況,就應盡快諮詢獸醫,勿拖延處理。

別只看表面症狀,找出根源才是關鍵

狗狗皮膚紅癢問題看似一樣,其實背後可能原因天差地遠。比起一味止癢或亂塗藥膏,更重要的是觀察狗狗整體狀況,並透過專業診斷找出根本原因。

專家提醒,環境管理、飲食均衡、定期洗澡與預防性驅蟲,是維護狗狗皮膚健康的四大守則。

延伸閱讀:
狗狗一直抓癢怎麼辦?5種可能原因與居家舒緩方法
狗狗跳蚤怎麼辦?3步驟快速搞定+防跳蚤重點一次看

參考資料

收藏: